关于端午节
武进区漕桥小学六(2)班 殷欣雨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说起端午,今天我们全体小记者又了解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首先同学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说起端午节,大家就不会忘记赛龙舟和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将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据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当渔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九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闪耀的鳞。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西岸河),河水为西岸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直到现在,我们在端午节还能看到赛龙舟的情景。几十条龙舟上插着不同颜色的旗子,每面旗子上都绣着一条龙。一面旗子就是一个龙舟队。龙舟队上大概有8或9排划船的队员,最前面还有一个鼓手,鼓手主要是给本队增加气势的。鼓手和划船队员的力气必须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鼓打响,把船划快,才能得第一名。看着一个个龙舟队员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头上和手上都爆出了青筋,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卖力啊!
当然,包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的地方过着不同的端午节,如:福建省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还有山东省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以及江苏省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这些地区也与我们一样都庆祝端午节的来到。
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我们应该对端午节有了不少的了解吧!
(指导老师:金云霞)
学腌咸鸭蛋
武进区漕桥小学六(2)班 卖火柴的小女孩
马上要到端午节了,说到端午,大家肯定想到了吃粽子、赛龙舟、吃咸鸭蛋吧!这些习俗家喻户晓。今天我校全体小记者一起做了一次咸鸭蛋。
下午我们小记者都聚集在食堂内。大家七嘴八舌的谈论着:到底是拿生鸭蛋腌还是拿煮熟的鸭蛋腌呢?这时,老师拿来了几筐鸭蛋,当同学们看到鸭蛋上还留有“标记”时瞬间也就明白了。老师先让我们每人拿五个鸭蛋洗干净,洗之前还嘱咐我们要小心,不要把鸭蛋打破。说完同学们开始行动了,虽然同学们很激动,但为了鸭蛋的“安全”还是小心翼翼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同学们的鸭蛋也洗得差不多了,老师让大家把鸭蛋端到厨房,然后拿出几包面巾纸让同学们把鸭蛋上的水分擦干净。过了一会,鸭蛋也擦干净了,老师端来了几只碗,碗里装满了白酒,并撒下了盐。原来老师要让我们把鸭蛋放入撒了盐的白酒内滚透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这样,鸭蛋们被我们一一放入酒中洗了个澡。最后,就到了最最重要的环节了,我们做的是五香咸鸭蛋,自然少不了那些香料了:八角、桂皮、茴香等。材料也准备好了,只见老师把那些材料一起放入锅中沸煮,然后放凉备用。最后,同学们把沾了盐鸭蛋小心翼翼地放入坛子,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葡萄糖均匀地撒在鸭蛋上,最后,把香料水撒入坛中,然后密封好,等上几十天。
平时吃的都是别人做的咸鸭蛋,这次自己也做了一次,真期待味道是什么样的。
腌咸鸭蛋
武进区漕桥小学六(2)班 卜琳骊
平时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我们家早饭都要吃咸鸭蛋。咸鸭蛋蛋黄色泽金黄,还隐隐有油汁冒出来。我特别喜欢吃!没想到这次,我竟有机会亲手制作咸鸭蛋。5月的一天下午,我们小记者排队进入食堂。只见老师搬出一盆盆鸭蛋。说是要洗干净,每人两个,并再三嘱咐我们洗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我拿了一个盆子,装了20个鸭蛋,然后朝水池走去。我们来到水池边,排着队一个一个洗。我排在第一个,第一个洗。我拿着鸭蛋,先把水龙头开启,然后小心翼翼地拿着鸭蛋冲洗。鸭蛋的皮真的好薄啊!花了4分钟才洗了2个鸭蛋!……我们组以“龟速”洗完了鸭蛋。第二步,用吸水的纸或抹布擦干鸭蛋。我们像对待珍宝一样擦拭着鸭蛋。第三步。也是较关键的一步,把鸭蛋放入白酒,然后再周身滚上盐花。第四步,“烧汤”。老师先找来一个大锅,把小茴香、八角茴、桂皮、花椒和水放进去熬。烧开以后,小火煮十五分钟后,再把锅放到冷水里冷却,直到里面的汤变成温的。第四步,放入一斤白酒、一斤半盐和小半包葡萄糖,搅拌均匀后,倒入黑得有光发亮的翁头里。最后把塑料袋蒙在翁口密封。总算大功告成了。
这次活动,我不仅学到了腌制咸鸭蛋的知识,还锻炼了合作能力和操作能力等。如果以后还有类似的活动,我还要参加。
(辅导老师:金云霞)
学腌咸鸭蛋
武进区漕桥小学六(2)班 李银超
五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端午节。在端午节,人们一般会吃粽子和咸鸭蛋。没想到这次小记者活动,竟有亲手做咸鸭蛋的机会,我高兴极了。
五月二十日下午,金老师带着我们进入食堂,老师让我们先去领鸭蛋。食堂里的地面滑滑的,每走一步,我都特别小心。生怕万一滑倒,鸭蛋就会全部“壮烈牺牲”,在地板上留下尸体。最后,活动也开展不了了。所以这份“艰巨”的任务就压在我和我哥的身上了。
来到了水池边,老师要我们洗鸭蛋。我拿了五个蛋后,便小心翼翼地帮它“洗澡”。虽然,我花的时间最长,三分钟才洗完一个蛋,不过,还是我的最干净。接下来的任务是,把鸭蛋擦干。我们像侍弄珍宝一样擦试着鸭蛋,再三确认鸭蛋上不留一丁点儿水迹后,再轻轻把这细腻而有光泽的碧玉般的鸭蛋放入盆中,生怕坚硬的钢盆会碰坏它脆弱的外壳。
接着,把鸭蛋蘸上白酒,再滚上盐。由于我们做的是五香咸鸭蛋,所以,接下来就要烧香汤了。里面有四种香料,分别是:花椒、桂皮(我把它误以为树皮了呢)、茴香(像干瘪的小麦)和家喻户晓的八角茴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煮10分钟。10分钟里,我一直盯着钟,终于让我有了度秒如年的感觉。汤烧好后,放在冷水里冷却,直到冷却成温的就行了。
终于到最后一步了,先把滚上盐的鸭蛋放进去,再放一斤白酒和小半包葡萄糖,再把那锅香汤倒进去,再拿塑料袋封好,就完成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会制作咸鸭蛋,而且还锻炼了合作能力和操作能力等。想到过几天就会尝到亲手做的咸鸭蛋,心里充满了期待。
(辅导老师:金云霞)
端午习俗
武进区漕桥小学六(2)班 廖麟玉
我们马上要迎来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校小记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昨天,我们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之端午习俗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了解了不少关于端午的知识。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也传说于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而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中国真不愧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端午节都有如此深厚的意义。
(辅导老师:金云霞)
端午节纪念屈原说
武进区漕桥小学六(2)班 崔梦敏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大家最熟悉的就应该是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辅导老师:金云霞)
制作咸鸭蛋
武进区漕桥小学六(2)班 李金超
五月的风把我们召唤,在这万紫千红的花季了,我们迎来了端午节。这次,我们小记者居然要亲手制作咸鸭蛋。
五月的一天,老师带着我们去了食堂。食堂里滑溜溜的,每走一步路就得小心。老师带我们去领鸭蛋。拿到鸭蛋后,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不小心摔倒,鸭蛋就全部“英勇牺牲”。在地上留下深刻的“历史痕迹”。好不容易才来到水边,这才让我松了一口气。接下来,老师要求我们洗鸭蛋,而且要排队。我拿到鸭蛋后,便开始不慌不忙地为鸭蛋“洗澡”了。嘴里还哼着“洗刷刷,洗刷刷……”
鸭蛋洗完了,下来却要擦干鸭蛋。我擦干鸭蛋后,觉得鸭蛋就像玉石一样细腻而有光泽。我把鸭蛋轻轻地放入盆中,生怕坚硬的钢盆碰坏它脆弱的外壳。
由于我们做的是五香咸鸭蛋,因此老师带我们认识一下香料。第一种:花椒。外形长得像荔枝一样,只是比荔枝小得多。第二种:桂皮。开始时,我把它误以为树皮了呢。第三种:茴香,像干瘪的小麦。第四种:家喻户晓的八角茴香!
介绍完了香料,就开始煮汤了。把花椒,桂皮,茴香,八角茴香依次倒入水中,煮上10分钟,就算完成了。折腾了半天,终于要到最后一个步骤了——把洗好的鸭蛋蘸点白酒,铺上盐,放入腌制的坛子。再放入一斤白酒,煮好的汤,半包葡萄糖。最后,拿塑料袋封上,就大功告成了!过几天,就可以吃上新鲜美味的咸鸭蛋喽!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会做咸鸭蛋,而且过几天就会尝到亲手做的咸鸭蛋,心里充满了期待。以后,假如还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要参加!
(指导老师:金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