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从能够看书开始,我就是泡在书堆里的,甚至有时,像我奖励我的“读书之星”一般,我可以一天看完3——5本厚厚的书,直到眼睛模糊,看不清字和东西了,但我休息了一会眼睛,依然还会坚持看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天天到书店里看,问书店员工借回去看,镇上书店里的书看完了,就去别的更大的中心镇上书店里看。中心镇上的看完了,就去城里书店里看。
什么时候不再读书的?估计是直到我发现,书,越来越不好看,垃圾书越来越多,多的我难以选择。
读惯了那些好书经典书,再次坐在书店里,徜徉在重复的、浅显的、甚至是剽窃来的观点,所印出来的垃圾书的海洋里,我不想挑选。懒的缘故,挑选浪费了懒人的时间。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每一种书都教给我很多。
读那些为儿童写的文笔优美的书,教会我像孩子们一样相信世界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它让我保持了永远相信童话、相信美好的信念,这让我心里总是很容易就会感到很快乐。
读那些逻辑推理、破案的书,会让相信童话相信世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我,并不相信别人传达给我的信息。我会撇开别人对某些事某些人的评价,自己进行对人对事的推理,用我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判断人物和事件。
读那些缠绵美好爱情的书,会让我坚信生活和家人带给我一切美好感觉和安全感。让我坚信爱是可以一生一世的。
读那些外国文学,会让很少出门、不怎么和别人交流的我,也懂得社会和人心的复杂,看人家的一言一行和表情,我就知道这个是书中的哪一类人,接下来会怎么做。
读那些品德美好、或者英雄人物的故事,会让我以他(她)们为榜样,提醒自己也要变得坚韧,让自己相信和向往美好,坚持美好。
读那些智者写的书,我会学习如何在有些人当别人是傻瓜对付时,学习运筹帷幄,用最好的方式去反击。
我还读武侠小说,读了很多很多,我喜欢武侠小说中那种善良、正直、快意恩仇,不计会对自己带来什么后果的感觉。因为看了那么多书,我坚信结果肯定是美好。因为邪不压正。只要你正,心中有浩然正气,那么,就不要担心后果。
有时会问自己:我帮自己,或者帮别人,反击了对付我们的人,看到那人被我们反踹痛了,我是不是后悔?当然后悔,后悔的原因,是因为看到别人在痛,我会不忍心。我同情弱者。不管是谁被踹痛,痛的那时、那刻,都是弱者,我的心都会变得柔软和不忍。
但若问我,如果重头再来,你会怎么做?答,依然毫不犹豫,用最好的方式去反击,让太聪明的人以后尽量少惹我和我的朋友们。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后悔了还不改?不知道,我做事只是凭着当时当地的本能和直觉去判断。原来我说大概我是愣头青,脑子不会转弯。现在脑子会转弯了,我就会问自己:“他(她)会改吗?若会改,那么我也会改。若不会改,那我就不必改。”
我也有很多不看的书。有理论性的,我一个字一个字研究时发现那些道理都挺对的,但是,连成一句话时,我就头晕了,搞不清它的意思了;有写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写景对表达人物要做的事或者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在我看来,就是显得有文采而已,中国古典的那些描写官场腐败的,我从来不看,我对官场不感兴趣,只对人心感兴趣……
现在的我喜欢看什么呢?
我不再看书。要我看书,除非为了写一两篇读书心得发在《读书园地》。但是需要我发的不多。因为图书馆网页的《读书园地》,肯定不是全发我一个人的文字。全发我一个人的文字,就显得这个图书馆网站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对不?
现在的我,在看生活,看人心。把读书时看到的记得的人的言行,用来观察生活中的人的言行。理论指导实践吧。我还在看推理破案电视,观察那些人物的言论和表情,以及他们是凭什么进行推断的。学习,运用,检验生活中我见到的。我发现,生活中,真的是“嬉笑怒骂皆文章”比书好看多了。但我,并不想学习那些作者把这些写成书。不感兴趣,也不想要钱。
不错吧,自然和人生,是最好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