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三国》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
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2、课件。
四、指导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趣
刚才我们听得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它让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出示书),《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里面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之前大家已经读过这本书了。老师想问一问大家,拿到书的第一件事你做的是什么?
二、掌握方法,了解本书基本情况。
采用这一方法,你了解了这本书的哪些知识?
三、品味诸葛亮人物特性,小结学法。
1、《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作品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2、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确实,诸葛亮是三国的核心人物,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诸葛先生的形象。(指名说)师:《三国演义》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出示)
3、小说在别的章节中还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4、大家在电视中看到的由唐国强演绎的诸葛亮就能感觉到:果真是气度不凡。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从三国时期至今,虽历经1700
多年,他仍为世人称颂,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5、过渡:谈到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学生谈到《三顾茅庐》时师相机点评:对!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准备统一中国!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但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却让张飞、关羽甚是不快。而后来的事情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谁知道的?
(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
师相机点评:是的,诸葛亮初出茅庐所做的三件事充分显示了他不凡的才华。这就是——生读:才华横溢。这令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赵云三员大将深深折服。也正是因为诸葛亮出 山后的这三烧,人们总结出一句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小结:才华横溢 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事前就料想到江面将会有雾、有东风,利于作战,真是料事如神。
小结:料事如神
师: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兵
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可见,诸葛亮用兵之神也!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这个故事。
(出示)明确与要求:同学小组讨论,找出写诸葛亮摆空城计原因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词概
括这些原因。
(摆空城计的原因:兵力少 无大将 力量悬殊 时间紧 魏兵杀来 难以撤退,这样看来,诸葛亮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摆的空城计。空城计取得成功的原因:知己知彼)
6、有关诸葛亮的精彩故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有人用一副对联生动概括了他的一生。
(出示对联)这副对联中包括哪些故事呢?
六出:
六出祁山
东和:
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
七擒孟获
北拒:
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7、相信欣赏到这里,原本诸葛亮这个单薄的人物现在已经开始有点血有点肉,变得稍微
丰富些了。其实我们在品味书中的人物形象的时候,就应该像这样,从多方面从角度对体会,
这样的人物才更形象更全面!
8、三国演义中提到的英雄人物有200多人,刚才同学们也提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英雄人物,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合作去品味其中的一个著名人物,准确分析每
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交流,师相机评价。
师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对人物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书就要这
样,读读、想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辩辩,议议,倾听别人的看法,只有这样,才算是
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五、总结本课,意犹未尽
如果今天给我们这一节课取上一个名字,你想给他取个什么名?走近《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