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种子,从“公仪休拒收礼物”播种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周芸
“公仪休:啊,子明,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
“子明:此话怎讲?
“公仪休: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子明:噢,老师,我有点明白了。
“公仪休: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子明:所以,老师不收人家的鱼。
“公仪休:对啊,现在我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子明:(恍然大悟,佩服)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瞧,漕桥小学校园内热热闹闹,原来正在进行主题班会活动,几位队员正戴着头饰,在表演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呢!故事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在这个小小课本剧的表演中,队员们们进一步认识了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公仪休,好学上进、很懂礼貌的子明,还有一个阿谀奉承的管家。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由于学生对课文已经相当的熟悉,所以课本剧表演得非常精彩,不仅做到了形似,而且做到了神似。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判断是非能力相对较弱,对他们开展廉洁教育,必须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廉洁文化进校园,要让孩子们触摸古今中外美好的心灵,在幼小的心灵播种高尚的种子,增强他们走向社会的免疫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师们寻找着廉洁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充分挖掘语文、思想品德、社会等学科内容中廉洁教育的资源,并抓住要点,进行有效、有序,动态地整合,通过课本剧表演、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板报墙报等形式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把对学生的廉洁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当中,让廉洁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至“植根”到孩子们的心田。在这个独幕剧的表演实践中,则既保持“敬廉崇洁”的教育特点,又使教育的内容、方式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贴近现实生活,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中,树立了廉洁的意识和观念。
探索是有益的,经验是宝贵的。廉洁文化进校园,今天播下廉洁种子,必将迎来春色满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