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馆内动态 读者导读 管理制度 读书园地 图书管理 名著欣赏 返回学校首页  
 
  名著欣赏
更多
 
  馆内动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网站 >>专题网站>>图书馆>>读书园地>>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5日     点击次数:     作者:曾兰兰      来源:原创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品味诗化语言,体会作品写作风格。

    3. 通过拓展写作,感悟美好童年生活。

教学流程:

一、走近作者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初中毕业,由于不满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最终走上文学创作道路。194012月完成了《呼兰河传》。1942年,病逝于香港,时年31岁。

二、走进作品

茅盾先生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一首凄美的歌谣,《呼兰河传》便是这凄美歌谣的绝世之唱。它用儿童特有的视角观察,用渴望自由的心灵感受,用率真的语言表达,描述了萧红的童年记忆,独具东北风土特色,堪称经典之作。

《呼兰河传》分七章和一个尾声: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社会、人情风貌;第二章作者引我们进入呼兰河人们的精神世界:全身无处不哆嗦的大神,要跳到半夜时分:拥拥挤挤变得荒凉孤寂的河灯顺水而漂;野台子的戏牵动着小镇所有的人们,酿造许多或欢乐或不幸的故事……;第三、四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1.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

呼兰河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县城,是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这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2.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的阅读感受?对话交流。

人们精神麻木、愚昧无知、待人冷漠、童年寂寞等。

3.说说哪些人物或事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跳大神:

热闹背后反映的是呼兰河人生活的单调和生命的寂寞。

人们对这种迷信活动的乐此不疲和冷眼旁观让人感到心痛。

团圆媳妇:

在众多人物中,团圆媳妇这个人物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

人们的愚昧无知、冷漠无情让团圆媳妇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萧红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快乐的,寂寞的?

萧红用文字倾吐了一曲凄凉的歌谣,萧红的文字烙印着淡淡的哀伤。

三、语言赏析

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哪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

四、拓展运用

1.《呼兰河传 》是一篇温暖的童年回忆,试着写写阅读后的感受。

2.小说中的童年生活引起了你哪些回忆?试着写写你的童年生活。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振兴东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