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组织领导 制度建设 阵地建设 专项活动 课堂教学 党风行风 创新成果 诚信廉洁文化 网站首页
  组织领导 更多>>
漕桥小学二〇二二年春纪… 03-01
校级领导参加纪检工作视… 09-23
漕桥小学二〇二一年秋纪… 09-03
漕桥小学二〇二一年春纪… 03-01
漕桥小学二〇二〇年秋纪… 09-03
漕桥小学二〇二〇年春纪… 04-03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 09-30
漕桥小学二〇一九年秋纪… 09-30
  制度建设 更多>>
2019.6漕桥小学班主任考… 06-29
2018-2019漕桥小学廉洁… 09-03
漕桥小学“三重一大”集… 04-16
区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 09-30
省教育厅对13起违反财经… 09-21
关于加强2017年教师节、… 09-13
  阵地建设 更多>>
少先队活动课(主题班会… 12-31
六4班第四期(法律伴我… 12-11
诚信廉洁主题班会 11-06
六2班第三期黑板报:诚… 11-06
诚信廉洁主题班会 11-03
第三期(六4廉洁诚信)… 11-03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诚信廉洁校园>>诚信廉洁文化
论文(六4金云霞)
发布时间:2021-05-25   点击次数:   作者:金云霞   来源:原创

也谈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武进区漕桥小学  金云霞

【作者简介】

金云霞,女,中小学高级教师,1990年参加工作,担任26年班主任,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有多篇班主任论文获奖或发表,被评为“武进区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武进区优秀辅导员”“常州市优秀班主任”等。有着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扎实的实践能力。

内容提要

目前,农村学校家校共育收效甚微,经过30年的实践探索,笔者觉得原因有很多,如,家校共育内容狭窄,频率较低,形式单一,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等。针对以上原因,笔者探索出几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第一、专家引领;第二、班主任引导;第三、制定有效的家访制度;第四、成立家委会;第五、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第六、建立班主任微博;第七、重要活动、重大节日邀请家长参加;第八、要重视家校共育技巧。

关键词

家校共育  现状 原因  有效途径

【正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轰轰烈烈开展,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和家庭教育一起,实现家校共育才行下面笔者也来谈谈新形势下,对农村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 家校共育的现状

1.家长忙于工作忽略家庭教育。众所周知,苏锡常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或者请保姆带。长辈宠爱孩子,只关注孩子温饱问题,不关注孩子思想、学习情况。而保姆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根本没有能力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从而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2.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家校共育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学校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3.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不关家长的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有学校负责,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管好他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农村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4.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在当前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以后能够赚钱就可以对于孩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在乎。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进行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很难开展。

二、家校共育收效甚微的原因

1.家校联系的内容狭窄,频率较低。家校联系,是为了共同把孩子教育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农村家长、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均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双方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他方面,如品德、身体、性格、兴趣等方面交流很少。教师与家长片面强调,那就会导致孩子的片面发展。

2.家校共育形式单一,效果甚微。体现在,首先以人为本,使得家长,老师只能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缺少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其次,家校联系方式单一,一般在家长会、老师的电话中进行,没有真正发挥好网络通讯工具的作用。

3.家校共育缺乏长期性,连续性教育。学生遵循规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教师、家长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然而,在现实中的家校共育,家长和教师往往一时热情,不能长期坚持。另外,教师、家长往往是针对具体事件进行劝阻、批评教育,没有预见性和连续性。因此,家校共育收效甚微。

三、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

所谓的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怎样让家校共育发挥最大功能呢?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有效途径。

1.以专家引领。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要环节。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为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应该聘请专家为教师、家长传递家校共育的意识。让教师、家长都知道家校共育的重要作用。

2.以班主任引导。当然,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班主任老师应该引导家长参与,家校共育要以家长会为核心,以家访为补充,引导家长参与到我们学校管理中来,和我们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孩子。

3.制定科学的家访制度。班主任要带领科任老师深入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送知识,送方法,送温暖”的大家访活动,及时把新理念,新方法送给家长。把关爱送给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重点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家访的目的是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4.建立班主任微博制度,热情为家长解决问题。微博将作为一个全新的沟通渠道,借助网络,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更加便捷与畅通。传统的电话,意见箱等联络方式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是如今,年轻人已经不习惯用这样的方式与老师沟通,他们更愿意用网络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班主任除了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发布温馨提示交流育人心得。作为管理者、组织者,老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通过微博实行班主任对家长接待日,促进心与心的交流。更便于学校管理措施的及时落实。

5.成立家委会,定期开展活动。

第一,期初成立家委会。班主任物色能力强,素质好,威信高的家长,成立家委会,经常给他们传递先进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让他们实践以后,把亲身感受传递给其他所有家长,让所有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尽快转变。

第二,经常开展活动。如,家长沙龙。部分家长提出:孩子上学后写作业很拖拉,家长要陪她到很晚。家长们与老师共同讨论:1.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孩子制定学习和生活时间表,承担未完成作业的后果,商量做作业的时间。2.是否作业多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3.作业难,没有兴趣……有的家长提出: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你发现孩子很粗心,总是错误很多。家长们与老师共同讨论: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家长只签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让他独立面对。2.孩子不能出错吗?出了错就一定要头疼?必须要宽容。3.家长和孩子共同检查比赛,多鼓励。4.先复习,再做作业。5.鼓励孩子多读题。6.先鼓励对的,再指出错的,孩子更能从心理上接受。7.家长假装不懂,让孩子教自己,给孩子成就感,体现孩子的价值。更有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电脑,对学习没兴趣。家长与老师共同讨论:1.家长做榜样,自己不玩游戏,不玩手机。2.多做户外运动。3.亲子多沟通,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参加社会活动,做义工等等。4.鼓励孩子多交朋友。通过沙龙活动,家长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向:接纳和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需求,平等、民主的沟通,欣赏和鼓励孩子。

6.组建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活动。

开学初就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号召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工作,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如,开学报到前,号召家长志愿者来校帮助班主任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分发教材等,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更加理解老师,更加配合学校工作,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周一老师开会时,家长志愿者来班级值日,维持教室纪律,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放学时,家长志愿者来校门口维持放学秩序,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等。只有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来,他们才会重视教育,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广家校共育,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7.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邀请家长观摩。班级有大型的活动,如入学礼、成长礼、社团汇报、校园文化节等活动,要邀请全体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展示学生风采。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家长,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也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沟通,拉近师生距离。每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也是令家长最为开心,最为自豪的日子,为班级做贡献的家长被表彰;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秀作业、优秀作品;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登上“星级学生”光荣榜;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演示科技获奖作品;有的家长聆听孩子朗诵经典……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成功更令家长愉悦的,所以这样的观摩活动最受家长欢迎,最容易建立家校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

8.要重视家校共育技巧。

第一、家校共育内容要广泛。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家校共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所以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要只注重学生的智育方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因为家校共育涉及内容广泛。

第二、家校共育形式要多样。过去经济落后,家校联系一般以走访的形式进行,在加之交通不便,导致沟通不及时,给家校联系带来诸多不便,一定程度限制了家校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通讯、网络的崛起,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方便。教师和家长可以相互走访,家长可以深入学校参与学校管理,提意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利用通讯设备反馈信息。

第三、家校共育还有善于沟通。家校共育的效果是否良好更取决于沟通的技巧,良好的沟通会事半功倍。首先,交流要双向。这要求家长与教师要保持双向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其次,语言得体。语言是一门艺术,得体的语言会让沟通增加别样的色彩,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家校沟通语言要亲切、自然、大方、简练,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第三,信息要及时。信息及时才能及时纠正,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一发不可收拾,这就好比青少年犯罪一样,在没犯罪之前要有效的控制,一旦犯罪才教育,那也只能是去牢狱中教育反思。因而,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向对方反馈信息。第四,家校共育要因材施教。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生活中很难看到两个绝对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有个性的人。教育是一种“根雕”,只能顺其自然。教育不是“泥塑”,家长和老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所以,家长和教师只有行之有效地进行家校联系,及时制定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育人方案,一起努力,才能获得孩子的成长。另外,还要把家校共育培养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我们生活中应该时时有家校共育,处处有家校共育,事事有家校共育,让家校共育有预见性,并且能长时间地持续下去。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参加,我会完全理解。”我们多形式的家校共育活动,已经在多次的探索中收获了甜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会一如既往,探索更多、更有效的途径,让孩子们在和谐的家校共育的环境中幸福、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2014)

2.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002)

3.陈建强《家校如何合作》(2006)

  •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振兴东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