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求是魂》有感 今天偶然看到了浙江大学排演的话剧《求是魂》。 偶尔的看到,却慢慢被吸引,多次热泪盈眶。话剧中的主要人物科学家竺可桢,我记得学习过有关于他的文章,却从未想过要深入了解的伟人,直到看到了这部话剧,我才真正了解了他。 原来竺可桢爷爷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而且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等多方面都有所研究。竺可桢爷爷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任浙江大学校长十三年,带领师生员工身体力行,丰富和发展“求实精神”,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战争岁月,他是文明火种的呵护者——五易校址,千里迁徒,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和平年代,他是上下求索的科学家——大江南北,万里躬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全剧“抉择北极阁 清明” “烽火迁徒” “艰难崛起” “求是之魂” 四幕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他临危受命,带领浙江大学辗转西迁,五易校址,始终倡导“求是”学风,培育大批杰出人才。话剧名为《求是魂》,也确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竺可桢爷爷身上的“求是”精神。 “求是”是什么?竺可桢爷爷在《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演讲中说道:“何渭求是?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在实验室做实验,求的是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究是非得失。” 但现实中,我们早已将“实事求是”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欺骗”与“假象”。学习中,一个百度解决了所有难题:作业、论文、阅读、计算、应用……生活中,投机取巧,欺上瞒下,只为眼前的利益。可几人知道,这些被放弃的,才是最该拾起的,才是真正的需要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 古今中外,多少社会文人名士,他们有哪个不信奉着“实事求是”,不将它捧在心上,你敢说李白的《将进酒》是“借鉴”的吗?你敢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抄袭”的吗? 不!不敢,因为那本就是他们用“求是”打拼的。看,有哪位成功人士不靠着“求是”?若真有,那千万人民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他淹死。 有些东西不能扔,因为一旦扔了,就很难再找回。让我们重拾求是魂,中华魂,坚定地走向我们应走的方向。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六4班 胡娜娜 指导老师:黄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