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馆内动态 读者导读 管理制度 读书园地 图书管理 名著欣赏 返回学校首页  
 
  名著欣赏
更多
 
  馆内动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网站 >>专题网站>>图书馆>>读者导读>> 走进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走进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18日     点击次数:     作者:宋益斌      来源:原创

走进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武进区漕桥小学三(1)班    指导老师:宋益斌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民间故事及道理。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白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名言: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   ——帕斯卡

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指名读,齐读)如此可见,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至关重要。

2.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曾徜徉在童话世界中,也曾遨游在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中。那么你们是怎样来阅读这些书籍的呢?

 是呀,读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知道书中写了什么(板书:写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最后悟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板书:为什么写)。

3.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新书:(出示:《中外民间故事》)。说到民间故事,你们读过或知道哪些呢?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所谓民间故事就是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人们人人相传,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文学世界中的一块瑰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感知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二、指导阅读

1.让我们打开书先来浏览目录,了解一下这本书中都有哪些故事呢?咱们一起选择一篇民间故事读读好吗?(共同选择一则民间故事)在这篇民间故事中会写些什么?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呢?

 2.师生共同阅读一篇故事《粽子和龙船》。

   提示:像以往读书一样,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边读边圈圈画画,或适当做些批注。

  出示要求:

通过阅读,我知道这个故事故事是怎样写的?先写?再写?最后写?为什么这样写?是因为?读后在小组内可以先交流一下。

3.交流:

(1)你读懂了书中写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写了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师引导:这两个习俗是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由此可见民间故事所写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板书:生活)

(2)通过刚才的阅读,你明白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故事的呢?先写了——

再写了——        最后写了——      ,其中还运用了——   的手法。

提示:人们通过屈原托梦想象出粽子和龙舟的来历,由此可见民间故事情节往往比较夸张,充满想象。

师相机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想象  夸张)

(3)那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合情合理地交待出端午节这两个习俗的由来,并表达出人们对屈原的思念)

板书:表达一种愿望

通过刚才的阅读,从中你能体会到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

(4)在刚才的阅读中你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刻的语句有哪些呢?

出示:其中我最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语句是?因为?

同桌先交流,再集体交流。

说明: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多读读这些好句子,也可以摘录下来,做读书笔记。

4.小结方法: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应该怎样来阅读民间故事呢?(指板书小结)对于好词好句我们还要多加品读。

5.刚才我们所读的是一篇中国的民间故事,现在咱们再来阅读一篇外国民间故事。

阅读《桃太郎的故事》,读后交流。

   三、鼓励读书。

  通过对刚才两篇民间故事的阅读,你知道如何去阅读《中外民间故事》这本书了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对于好词好句不仅可以好好品读,还可以——摘录,做读书笔记。读后可以与同学、家人讲一讲所读的故事,交流获得的知识,集思广益。也可以写一写读后感想。)

课后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读好这本书里的其他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在读后还可以自己创作民间故事。在读好整本书后,我们再举行一次汇报交流活动,相信大家的阅读与交流会更加精彩!

 板书设计:

       走进民间故事

     写什么:生活

     怎么写:起因  经过  结果 (想象  夸张)

     为什么写:表达一种愿望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振兴东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